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初学者课程:T3自学|T6自学|U8自学软件下载课件下载工具下载资料:通资料|U8资料|NC|培训|年结积分规则 | 使用常见问题Q&A
知识库:U8 | | NC | U9 | OA | 政务U8|U9|NCC|NC65|NC65客开|NCC客开新手必读 | 任务 | 快速增金币用友QQ群[微信群]
查看: 2329|回复: 3

[管理知识] 民企瓶颈(十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 16: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账号

×
民企瓶颈(十六)
2009年07月24日 09:51:41 作者: 中和正道


第六章 企业生命之根——民营企业虚弱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节 核心竞争力与生存
最大的危机是漠视危机。

国际6大DVD的技术开发商结成联盟,对没有支付专利使用费用的约100家中国DVD厂商发难、索要专利使用费;日本摩托车企业联合代表团来华进行所谓的"打假",他们在北京拜会有关的政府部门,并向我们递交了大量指控中国侵权的材料;欧盟规定进口价格在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要有安全装置,这意味着占世界产量80%的中国打火机,可能被开除欧洲市场;类似的事件在软件产业,医药产业也时有发生。微软的比尔盖茨曾多次提及中国的盗版问题,并起诉过多家使用盗版软件的中国企业;加入WTO以后,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相关规定,我国企业再也不能随意仿制国外新药,如果未经许可仿制国外专利药品,制药厂将面临被索赔几亿到十亿美元的处境。因此中国的医药企业现在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仿制国外专利保护的药品。
国货总是给人一种很贱的感觉。很多家电厂商拼个头破血流,到头来是弄得两败俱伤。看看人家索尼三星,宁愿卖得少也要高的边际利润。为什么呢?
中国家电企业在多种产品上是缺乏核心技术的,这将是中国整个家电行业受牵制的主要原因,也决定了中国整个家电产业在全球的分工中只能处于末端和获得十分微薄的行业利润。
没在中国的家电市场开放以前,核心技术缺乏的问题表现得还不是很明显。但当中国参加全球竞争之后,这个问题就表现得相当的突出,听说已有“6C”联盟要求中国DVD企业交纳专利费,LG和PH LIPS在香港的合资企业已让中国彩管厂惶惶不可终日。入世后,对中国家电行业的倾销指控实际上更多地表现为没有核心技术而造成的非贸易壁垒;这种技术性的贸易壁垒将成为阻碍中国家电企业全球化扩张的主要瓶颈。而在入世后,不能名正言顺地参加全球竞争的行业多多少少也是令人悲哀的。
没有有掌握核心技术的行业可以说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特别是在外资家电行业巨头面前,曾经有中国彩电巨头“长虹”和“康佳”等凭借自己的“精显”和“核心技术”向跨国公司叫板,但结果如何可想而知,虽然这种精神是值得中国众多企业学习的。曾几何时,家电业被认为是中国工业的希望和骄傲,为中国带来了巨额的回报,大大促进了中国家用电器的普及,使得中国家电企业本身也以100%的速度连年发展壮大,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彩电生产基地。但“没有核心技术”带来的更多只是“低劣的产品”和“行业的亏损”,在热闹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只是中国家电“浮肿”的一面,这种“缺乏核心技术”将会有可能使得整个行业“肾虚而亡”。
因为没有核心技术,很多民营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总体上来说过于小型化,无法形成规模效益,以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一般仅为国际市场价格的1/10、1/20,甚至1/100,令人震惊。另外,小商品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仍然不少。一些企业由于技术水平比较低,因此,往往忽视企业的品牌形象;有的企业至今没有商标,有的滥用商标而不去树立自己的品牌。
甚至,很多民企虽然规模已经达到十几亿元甚至上百亿元,但大多从事的只是最低级的简单组装和加工,没有核心技术导致企业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而利润的微薄导致企业没有实力去进行大规模的研发投入,而没有研发,就不可能有高端的技术,导致大量企业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产品类同,大打价格战。中国民营企业陷入了越没有技术,赚得钱越少,越没钱,越搞不了研发的恶性循环。
民营企业给人的感觉是“营养不良”,一谈起“营养不良”,似乎就让人想起面黄肌瘦、畸形怪状,难以在正常的成长期内达到自然、健康成熟的境界。如果将民营企业看成一个人的话,实际情况可能也差不多。民营设备科技含量低,更新慢,技术改造难以进行,束缚着生产的持续发展。民营企业都是艰苦创业起家的,大多是拼设备拼人力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起步时往往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气势,但这种生产模式所能容纳的生产力一旦达到了顶点就难以有新的突破。在资金短缺、设备难以更新、科技人员匮乏、技术难以提高、观念陈旧、缺少长远发展思路的情况下,企业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又谈何发展。比如,导致ST 猴王不良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工艺装备水平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公司目前焊条生产线仍是八十年代引进的老设备。多年来,公司对主导产业技改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后劲及低成本规模化经营。生产设备老化、工艺装备落后,导致生产性消耗增加,成本居高不下。并且目前公司低附加值的普通焊条占销售收入的80%,高附加值的低氢焊条、不锈钢、新特焊条及焊丝等仅占20%。所以,技术的落后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就是营养不良。
   活力28的衰败,根本原因还是实力不济。宝洁、美洁实都是历史悠久、实力强劲的企业,基础研究比我们领先至少40年,我们还在研究无机配方的时候,人家已经搞生物酶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搞研发要大量资金,研究一个生物酶洗涤剂国际上平均要1、2亿美元,还不一定搞得成。我们的企业哪里搞得起,把活力28卖了也凑不起2个亿的美刀,只有等死。
中国的许多民营企业随波逐流,目光短浅。没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或专业优势,一旦市场上出现某一热销商品,立刻风起而动,不管自身是否具备该产品生产方面的优势。正是由于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只把目光放在短期市场分额上,追逐短期利益,对自身的优势认识模糊或根本不具备自身优势。
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都起于“蓬蒿”,进而登堂入室,“拜相封侯”。对外资竞争者,企业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市场、文化和体制特点自然形成的屏障,包括资源供给、劳动力成本、市场空间距离、消费心理等等;对内,成功在很大程度得益于经营者的胆量、关系和智慧,包括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胆大敢闯,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的关系网络,90年代后期的知识经营。
从民营企业群体的整体来讲,不论是市场、文化和体制,还是胆量、关系和智慧,都不能促成民营企业成功进行跨国经营,只能限于“内战内行”,也很难进行“跨代复制”,因为“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太重,都还远远谈不上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决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快慢,企业文化的高低同样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过了创业过程,进入发展阶段,企业文化要通过自我学习和吸收融合其它文化继续发展,不然珠海巨人、沈阳飞龙、中山爱多的悲剧就要重演。大清王朝的“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已给了中国人深刻教训,不需我多言了。
还有许多民营企业家学会了“核心竞争力”这个很时髦的词,但却缺乏清晰的认识,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廉价资源优势、政府支持和地方政府保护、员工的吃苦耐劳。民营企业使用了大量稀缺资源,如土地、资金、人才等,廉价甚至免费使用的稀缺资源,使一些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显得有竞争力。由于垄断和大量地方保护的存在,使外地、外国的企业不能进来,甚至用劣质产品排斥外来的优质产品。吃苦耐劳,外国人一天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5天,每年还有20多天的休假。而在民企、私企,员工常常一周工作七天,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少产品的竞争力,大多源于劳动力成本的低廉。
可以这么说,民营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上正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很少有主动积极识别、培育和构筑核心竞争力的想法和打算,更不知怎样去识别、培育和构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多的靠模仿别人,靠主要创业者吃苦精神和顽强意志,也有的靠不正当竞争。
1990年,著名管理专家海默与普拉哈拉德在其合著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指出:“如果把一家企业好比作一棵大树,核心产品(即核心零部件)是树干,业务单位是树枝,树叶、花朵和果实则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而支撑着所有这一切的正是企业内部能力的不同组合。而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核心产品(核心零部件)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它们的集合。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能为企业提供进入不同市场的潜力;其次,核心竞争力对最终产品的顾客价值,贡献巨大;再次,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复制的,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能力。这是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基本特征。
国内某位经济学家提出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家资源。即使民营企业老板在市场拼搏中形成的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因无法顺利过渡到组织中去,无法按照市场要求打造一个超越自然生命周期的经营性组织,难免出现人亡政息、树倒猢狲散的悲剧结局。所以,当我们看到麦当劳、肯德基可以以甜水和炸鸡在全世界肆无忌惮的开设分店而无破产倒闭之虞,常常感到不可思议;当我们许多企业的进入全球500强、打造百年老店的豪言壮语还不绝于耳的时候,企业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这些正反交应出现的例子,都在告诉我们这位经济学家的说法是彻底错误,也是完全不理解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的。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特有技术和创造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是企业在特定经营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合力,是企业多方面技能和企业运行机制如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的有机融合。进一步讲,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内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它不仅仅表现为企业拥有的关键技术、产品、设备或者企业的特有运行机制,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为上述技能与机制之间的有机融合。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力,是一般竞争力如产品竞争力、营销竞争力、研发竞争力、财务竞争力等的统领。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表现形式角度可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三类: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它们之间关系密切,产品来自技术,技术来自能力——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一些公司最大限度扩展其核心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为各种客户生产核心产品,使公司获得加强核心竞争力和扩展步伐需要的收益。
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和维持稳定利益的源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和保持自己的核心能力。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缺乏核心能力,尤其是国际范围的核心能力。巨人集团为什么会从IT进入保健品行业,就是因为它缺乏在IT行业存在下去的核心能力;“飞龙”、“三株”、“太阳神”为什么步履维艰,就是由于它们产品的竞争力已日益衰弱,产品由简单配方构成;“爱多”为什么会在VCD大战中显得如此乏力,就是因为“爱多”没有自己在VCD方面的核心专长,其使用的是国内普遍使用的菲利浦公司生产的具有超级纠错能力的主板,经过简单的组装而成的。没有自己的核心专长,就好比树没有“专而宽”的根系,自然“叶”不会茂盛,“花开”不会长久,“果实”也不会丰硕。
核心竞争力又是是组织经过长期积淀所形成的,其核心是健康的企业文化,其关键是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大智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培养核心竞争力,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对于众多民营企业老板来说,比战略意识更淡薄,更陌生的是竞争力意识,特别是核心竞争力意识。
其范围包括技术、品牌、人才、网络、渠道、信誉、文化等。这些可以衡量、可观、可感受的资源,更多的表现为将这些要素有机整合,科学搭配,并产生效益最大化的一种体制与机制,像张维迎先生所阐述的那样,核心竞争力具有别人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独特性,它是企业长期积累、培养、构筑并沉淀在企业内在精神与文化上的一种超物质的势能,类似于物理学上的“场”,既能充分的影响和吸引、改造外部各类资源和客户,又能有效的影响和改造内部职工,包括企业经过组织化的把握市场潜在需求能力、策划和决策掌控能力、信息处理和快速反应能力、成本与质量管理能力、战略管理组织实施能力、吸纳利用与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等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民营企业如何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破既成框架,不断求新才是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民营企业老板,以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架构甚至开放的产权,汇聚人才,学习新知,超越自我,不断创新,从战略高度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和大局,防微杜渐,妥善科学处理各种事件、冲突和矛盾,并逐步将个人能力向组织过渡,围绕自己所擅长、并为市场所需要的资源转化,通过改革组织架构,再造企业流程,完善组织制度和市场行为规范,将是培育竞争能力的捷径。民营企业应该积极汇聚、吸纳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并从产权体制和运作机制上将企业相关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这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不过在这里,我们还是要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现代市场的游戏规则往往由领先者制定。在这个秩序里后进者要摇动他们的地位胜算很小。总而言之,民营企业,甚至整个中国的民族企业,在核心竞争力问题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论是尝试确定何者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试图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得在慎重考虑的前提下,做出战略判断和决策。
发表于 2009-12-15 18: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章好深入啊!
发表于 2009-12-18 10: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入!!
发表于 2009-12-18 15: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情如此,企业亦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长微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用友之家 ( 蜀ICP备07505338号|51072502110008 )

GMT+8, 2024-6-4 06:58 , Processed in 0.02584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