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初学者课程:T3自学|T6自学|U8自学软件下载课件下载工具下载资料:通资料|U8资料|NC|培训|年结积分规则 | 使用常见问题Q&A
知识库:U8 | | NC | U9 | OA | 政务U8|U9|NCC|NC65|NC65客开|NCC客开新手必读 | 任务 | 快速增金币用友QQ群[微信群]
查看: 4420|回复: 0

[移动] 大话移动办公(上)——移动通信技术漫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8 15: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账号

×
以下是致远一售前顾问写的文章,提供出来供大家参考:
大家好!,最近移动办公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大家对移动办公这一块并不清楚,所以我就打算写一个通俗易懂的文章对移动办公进行一个整体介绍,从而让大家能够较为清晰地了解移动办公的全貌,但是移动办公博大精深,我也只是浅尝辄止的写一写,如果想有深入研究请自行检索相关资料。
本来想用一篇文章来对移动办公进行介绍,但是当开始构思后发现这个领域实在是博大精深,纵使是浅尝辄止也无法在一篇文章中娓娓道来,因此我把文章切分成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篇主要是对移动通信技术的介绍,这篇偏重于对3GCDMA这些技术的介绍,同时大致讲一下移动通信的发展史,而且对其他无线技术也介绍了一下,比如说WIFI、蓝牙之类的。中篇主要是对移动通信的终端进行介绍,主体还是以手机为主,同时补充了一部分MID这些互联网接入设备的介绍。最后的下篇有了前面的技术铺垫,主要是对移动办公应用的介绍,大致介绍一下现有的应用,并探索一下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家之言,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即可。
在进入正文前先约法三章:第一,我不是专业技术人员,所以文章中难免会有错误,欢迎大家指出,我会及时改正;第二,文中会引用大量的术语与缩写,如果阅读有困难请去百度查询相应资料,我不负责对这些基本概念的解答,当然你可以和我讨论技术趋势,但希望你具备足够的知识底蕴后再来探讨;第三,本文中观点完全中立,所以可以作为销售工具给客户阅读,但是请勿将本文用于发表等个人盈利行为,否则我会追究法律责任。好了,进入正题吧。
提到移动办公,我想所有人第一个反映都是和3G联系起来的,比如说是因为3G才让移动办公火起来,是因为3G才让移动办公成为可能,3G可以让移动办公变得更加炫等等。但是3G是什么呢?恐怕很多人都不清楚,其实3G指的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所谓的G是英文世代generation的第一个字母。既然都到第三代了,那第一代是什么呢?怎么发展过来的呢?那我们还是从1G开始吧!
其实所谓的1G就是指的模拟通信系统,只是在当时并没有1G这么个叫法。而且模拟通信从何时开始的现在也没有个定论,因为这个范畴很大,二战时通信兵背着的无线电通话设备就是模拟通信产品,当时的移动通信也主要是军用目的,也就是那时成长起来的MOTOROLA,但是军用的无线通信传输距离很有限也只能满足小范围的通信需求,而且不支持短信、WAP啥的,哈哈。后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模拟通信的稳定性、传输距离、通话质量都在不断提升,而设备成本也在不断下降,因此就进入了民用市场,当然从80年代开始模拟通信系统也进入了中国市场,就是早期的大哥大,都是那种很巨型的设备,但是当时能拿着大哥大的人都是很拉风的,就是这么个到郊区都没信号的东西当时可是万元级的设备。而且当时的模拟移动通信其实是没有一个标准协议的,各家厂商都是自顾自的,当时比较大的厂商就包括了摩托罗拉、爱立信、阿尔卡特、西门子等,当时的NOKIA还是刚刚转型的一个新兵罢了。但是模拟通信的这种战国状态是会极大影响市场拓展的,因为每家的手机只能在自己的网内用,而且通话效果和稳定性也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就催生了2G,移动通信也进入了数字时代。
2G只是个符号,但是数字和模拟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这里简单的解释一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真实的情境模拟一下,比如AB两个人互相隔着1千米对话,其中模拟方式就是中间设10个人,A告诉10个人中的第1个,然后逐个传过去,当B听到的时候声调和语气肯定和开始的声音区别极大,但是数字方式就是A把说的话和用的语气腔调都写到纸上,然后传递纸,最后一个收到纸的人再按纸上说的要求转述给B,这样就保证了稳定和不失真,数字和模拟的区别大致如此吧,当然实际上远比这个复杂。
移动通信进入数字时代的标志应该是GSM的推出,GSM全名叫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是由一干欧洲厂商推出的。说来呢,其实有时落后并不是坏事,正是因为模拟通信时代摩托罗拉太强了,所以这些欧洲厂商为了能够跳跃式发展,才合起来折腾出来这个GSM标准,也正是GSM标准的横空出世,移动通信的辉煌时代才正式开始。自从GSM出世后,这些欧洲厂商自然是四处推销,作为大本营的欧洲本土很快就全面的GSM化,而当时的中国电信(那时移动还没有独立出来)也选择了GSM制式,GSM很快就变成了一种国际通行的标准,然后NOKIA也搭着这趟车开始了蓬勃的发展,当杯具的摩托罗拉意识到趋势已经不可逆的时候,已经不再是这个行业的霸主了,不过摩托罗拉的转型还算是够快,及时的跟上了这趟车,后来移动独立出来运营的网络也是最初电信建设的这个GSM网络。
GSM的甜蜜岁月一直延续了很多年,但是过于甜蜜的岁月往往预示着一种危机的到来,果然,高通的CDMA标准横空出世了。这里要在补充一个知识,就是CDMA是一种技术,叫做码分多址,这种技术思想非常先进,3G只不过是这种技术的深入挖掘,所以叫WCDMACDMA2000TD-SCDMA,大家也可以看出来这些协议都是基于CDMA的,但是名字上都有些许差异。GSM呢,本质是一种频分技术,学名叫波分复用,CDMA是一种时分技术,学名叫码分多址,原理我就不解释了,总之就是可以再更低的功耗条件下,提供更好的通话质量,提高基站的带宽利用率,因此可以做到信号超强,辐射更低,通话质量更好。但是有的时候技术并不是一切,因为商业和政治原因,高通推出的CDMA并没有在欧洲市场打开销路,但是为了国家战略安全,美国政府力挺本土企业高通,所以很快GSM就被赶出了美国市场,而且受美国影响,高通的CDMA很快就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成为了无线通信的标准。
其实在2G时代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东西,就是寻呼机,俗称BB机,这也是基于数字通信技术的一个产物,是因为当时的手机还是过贵,但是大众又有强烈的无线通信需求,因此就出了这么一个只能收信息的无线终端,商业规则有时就是这么奇怪,就是这样一款既非技术创新又非应用创新的产品反而获得了大卖的机会。但是阶段性产品毕竟是阶段性产品,随着手机价格的降低,BB机也逐渐退出了市场,而BB机的重要功能文字信息也就是手机中的短信功能。最早的短信也是现在依然使用量最大的短信是SMS,英文全名是Short Messaging Service,只支持140个字符,如果是中文就只有70个字(汉字是双字节),这种简单的服务,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实时的文字交流,确实没有什么更深的技术,但是简单的应用往往最实用,所以这个很古老的标准一直延续到现在。
说了刚才那么多,其实都还是一些通信的传统应用,无非就是通话,最多就是语音信箱啊、电话会议啊之类的,说到底就是把传统电话变成了无线的,另外多了个短信服务。但是随着固话的应用逐渐增加了ISDNADSL等网络应用,无线通信也在探索网络应用。因此基于GSM升级的GRPS也就应运而生了,而高通也推出了相对抗的CDMA 1x技术,其实呢就是一种包交换的技术,实现的也无非就是通过无线通信来上网的目的。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局限,带宽一直都很可怜,所以GPRSCDMA 1x只能满足一些轻量级的互联网应用,只能是无线互联网的初步尝试罢了。这里要补充一点,就是在这段时间为了扩展GRPS应用,NOKIA和爱立信都另辟蹊径在短信上做了些文章,其中爱立信推出了EMS,增强短消息服务,而NOKIA也推出了MMS,多媒体短信,其实两者区别就是EMS增加了文字量增加了一些简单的图片,而MMS就是增加了图片的传输,但是因为正好MMS赶上了拍照手机这班车,就变成了彩信,而爱立信北美工厂的一把大火,也毁掉了爱立信,也毁掉了EMS这个很好的技术。
由于GPRS这些技术始终不能满足带宽的需求,所以后期GPRS又升级到了EDGE,高通也推出了一个EVO,但是带宽依然还是无法满足,所以2G时代的无线互联基本上就这样了,真正的无线互联还需要3G的问世。而且2G时代不得不说一个的就是,无论是欧洲标准GSM还是美国标准CDMA都没有中国人的参与,这对中国的国家战略安全是很不好的,因此3G时代中国人也登上了这个舞台。
3G时代是很快就到来的,因为2G完成了无线通信市场的培育工作,因此一群欧洲厂商就合力完成了GSM的升级标准WCDMA,可以实现GSMWCDMA的平滑过渡,从而保证了拴住了手里的GSM客户,而高通也鼓捣出一个CDMA2000,依然是平滑过渡,所以市场依然是欧美两大派系。但是3G时代不再是欧美两个玩家了,中国也开始进入了比赛,为了国家战略安全,电信研究院、大唐、西门子合作搞出了一个TD-SCDMA,并得到了ITU(国际电联)的批准,从此中国标准也步入了无线通信的殿堂。其实TD-SCDMA也不是啥独创性的标准,底层技术和WCDMA其实是一样的,知识应用层有些不同罢了,因此也就可以实现GSM网络向TD的平滑过渡。所以中国的三大运营商的3G协议就很清晰了,其中移动呢一直是GSM网络,因为它实力最强,就授予了TD-SCDMA牌照,完成自由标准的商业化成熟工作。而联通留下的是自己的GSM网络,所以拿到了WCDMA牌照,电信分到了原来联通的CDMA网,也就拿到了CDMA2000的牌照。这样中国市场就出现了罕见的3大标准并立的情况,其实有点杯具,呵呵。
3G说了半天市场,还是回归到技术上,3G呢其实就是比2G在编码标准和交换等各方面增强的一个标准,其实通话质量没有太大的变化,更多的变化就是带宽的增加,但是3G也不全好,更复杂的编码协议带来的就是手机能耗的提高,然后待机时间就大幅下降了。其实技术终归是技术,真正的大规模普及还需要应用的带动,但是3G确实很杯具,从2000年欧美的3G就已经进入了商用阶段了,但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杀手级应用的出现,所以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阶段,应该说直到iphone的出现、android的普及,3G才真正的进入了大规模推进的阶段,而由于TD-SCDMA设备的研发速度过慢,直到2009年中国才进入3G元年,但是现在依然面临的是3G普及速度过慢的问题,目前短信和通话也依然是中国市场无线通信的最主流应用,甚至杯具的是连彩信都没有成为主流的应用,3G的发展还任重道远,所以各大运营商才在倾力开发各种基于3G的应用,从而提升3G的利用率,进而带动3G运营的相关收入。
3G时代在通信协议上已经没有太多可以说的了,更多的是终端的竞争和应用层面的竞争,所以这两部分都是放在中篇和下篇中了。这里就再说一下LTE,其实3G是一个上世纪的标准了,各大设备上在3G推出后并没有停止研发的脚步,而是在向4G探索,但是截止到目前4G协议还没有正式推出,但是各家一起鼓捣出一个LTE,长期演进模型,而且由于技术越来越相近,三大标准有逐渐融合的趋势,所以大家暂时先搞自己的LTE模型,未来的4G什么样子,还没有一个定论,而LTE被大多数人叫为3.9G,哈哈。
写了这么多,无线通信协议就算是告一个段落了,因为这里面任何一个细节都可以写一本书,我只是想以一篇文章来大致介绍一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史,所以不深入探讨,不过由于无线协议众多,最后补充一些小知识,把一些容易混淆的技术解释一下。
其实刚才说的GSMCDMA都是通信设备厂商玩的东西,这些标准呢也都是ITU(国际电联)定的。而搞服务器和PC的这些IT厂商也没有闲着,这些厂商伙同IEEE(国际电子工程师协会)也在制定着标准,比如说耳熟能详的以太网、USB这些,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有线连接协议也在向着无线方向发展,也就有了WIFI这些协议,这里就补充一下移动通信以外的一些无线协议。
最早的呢,就是红外线传输,这是短距离无线传输方式的鼻祖了,就是RF协议,早期的手机与PC传输,无线鼠标都是这种应用,但是技术受限严重,比如说必须对准红外线的发射口才行,而且数据传输量也很杯具,因此这种方式虽然大规模的得到了普及,但是没有真正的大规模应用。
短距离传输在红外之后,就是一些高频协议,比如鼠标厂商们鼓捣的2.4G技术,还有通信厂商们弄得蓝牙,这两个都还算成功,比如说现在无线鼠标都在大行其道的使用2.4G,而手机上面几乎也普及了蓝牙技术,只是蓝牙耳机的价格还是有点曲高和寡,再就是蓝牙耳机的待机时间还是不能让人满意,不过最新要推出的蓝牙3.0,有望大幅降低功耗,据说蓝牙3.0的耳机用一枚纽扣电池可以保证一年的待机时间,好诱人,不过手机又该换了,哈哈。由于蓝牙的设计初衷就是小数据量交换,是没办法满足PC周边组件的连接需要的,因此Intel也搞出来了一个无线USB技术,目前已经有成熟的产品上市,但是由于生产量还不大,价格还高高在上,预计三四年后市面上的USB设备有可能就集体转为无线了。
在短距离传输更高一层的是无线局域网,也就是WIFI,对应于IEEE有好几个标准,包括IEEE801.11aIEEE801.11bIEEE801.11g,当然是字母越靠后级别越高,但是官方支持的最高的带宽就只有54M,市面上现在有很多更高带宽的产品,但是这些都不是IEEE官方的协议,只是各个厂商为了竞争而抢跑推出的产品,因此这些高带宽产品的兼容性其实是有问题的。说起WIFI,应该很多人还记得WAPI之争,其实WAPI是一个安全协议,建构于WIFI之上的,是中国政府为了保证WIFI使用安全强制推行的,但是很多外企抵制中国标准,才弄成了当初的样子,如今WAPI已经越来越普及了,WAPI之争现在也早已烟消云散。WIFI由于是无线局域网,所以传输距离很有限,理论最大值也仅有100米,但是短距离的好处就是带宽足,现在很多厂家正在研究无线高清,基于WIFI的高带宽应用正在蓬勃发展,而满足更高传输距离的WiMax却成了一个十足的杯具。
其实在WIFI之上,IEEE还有个无线广域网的方案WiMax,其实这个协议很暧昧,因为跟3G很类似,而且性能测试来看比3G还好一点,因此Intel投入了重兵进行研发和推广,但是无奈商业利益的影响,众多老牌移动设备制造商纷纷四处封堵,Intel寡不敌众,最终这个优秀的技术就在无情的商业利益下失败了,所以很多时候技术真的不是一切。
最后呢,忘了一个小灵通,其实小灵通学名叫PHS,是一种基于固网技术的无线通信产品。简单地说就是在固定电话网络的入户端加个小基站,这种技术的传输距离非常短,只有千米左右,比WIFI强不到哪里去,但是因为基站成本特别低,而且功耗非常低,其实是非常适合城市内的无线通信需要,乡村不行,因为那会发现田间地头遍地都是基站,哈哈。小灵通的这个特点,造就了在日本的辉煌,但是在中国,因为为了保护中国移动及联通的发展,所以政策性限制了小灵通的发展,但是这个技术确实是一个非常适合低端客户需求的好产品,现在随着手机资费的大幅下降,小灵通也逐渐的退出了市场。
其实基于无线的技术还有很多,广义上包括GPSRFID都属于比较普及性的无线技术,只是这里不再敷述。无线通信技术就算是告一段落,下一篇将是终端的漫谈,包括手机和MID等终端,对手机上众多的操作系统也还是浅尝辄止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建构这个知识结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长微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用友之家 ( 蜀ICP备07505338号|51072502110008 )

GMT+8, 2024-6-5 03:24 , Processed in 0.02736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